开心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> 第295章 《天工开物》

第295章 《天工开物》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宋应星出生于明万历时期,当时仍然盛行科举制度。

最后一次会试时,宋应星已45岁,双鬓见霜。

“在一万多名考生中,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,其兄宋应升名列第六。”

“应该说,青年时的宋应星就已经成为一位博学多识之士,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。”

规定以儒学思想作为全国的统治思想,而以理学大师朱熹对经书的注释和解说为范本。

“宋国霖对儿子宋应星的管教是严格的,很小就教他识字读书。”

宋应星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僚地主家庭,虽然当时家道中衰,但青年时代的宋应星也是要走科举功名的老路。

严酷的现实使宋应星认识到,以儒家经典为是非标准的科举制度的丑恶。

“宋应星小时候也很好学,且聪明强记,才几岁的年纪就能作诗了,很得长辈的喜爱。”

明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,从思想上进行严密的控制。

“而且,宋应星还喜欢音乐和作诗。”

“而喜欢结交为人清正耿直、不与世俗为伍、勤于著述及热爱读书的人。”

“宋应星想到祖父和父亲在科举道路上消磨青春的辛酸遭遇,功名心不由得冷淡下来。”

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,一不要科举,二不要做官。

“年纪稍长,宋应星考入本县县学。”

“奉新县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,故称奉新二宋。”

“在县学,除了熟读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,以完成科举考试所必需的课业外。”

《四书》《五经》不但是读书人必学的教材,而且还是科举考试的命题内容。

“宋应星还读了《左传》《国语》《史记》等史书,以及诸子百家、文学、自然地理、农业工艺等方面的书籍。”

梁启超:宋应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后,就已经彻底死心了。

“同年冬天,兄弟二人兴致勃勃地离开家乡,来到京师,参加次年的会试,结果没有考中。”

因此不再应试,断绝了科举之念愤而转向实学,钻研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。

“万历四十三年,宋应星和他的大哥宋应升一起参加江西省乡试。”

宋应星前半生的经历和感受,使自己由理学主义者变成了现实主义者。

宋应星亲眼目睹了官场和考场的黑暗,科场营私舞弊,垄断仕途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